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活力五月,繁花似锦,晨光文化讲堂又一次走进你我心田,宛若一扇窗,使我们看到更远的远方,感受到诗歌醉人的芬芳,获得心灵的升华。
5月28日下午,“全民阅读·书香乾县”晨光文化讲堂第十一讲在乾县晨光中学阶梯教室华彩启幕。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刚先生以《“现代性”的尝试和创造》为题,带领我们回到百年前烽火硝烟、江山激昂、饱尝民族苦难的旧中国,品读现代诗歌,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感受诗人炙热的情感。长安大学教授、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理事黄建国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晨光中学董事长张晨及全体校委会成员、部分师生及社会文学爱好者近200人济济一堂,现场聆听了这场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讲座。


活动现场

活动主持汪从英致辞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主张白话文写诗,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灵活自由,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本期讲座田刚教授以中国现代新诗流派嬗变轨迹为主线,结合各流派代表诗人及其短小精美的代表作,详尽梳理了中国现代新诗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六种主要流派的诗学追求和艺术特质,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新诗三十年(1917—1949)的艺术流变及其发展轨迹。
整场讲座既有宏阔的历史纵览,也有对具体诗歌现象与个案的透彻分析,更传达出主讲者长期以来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体认。讲授中,田刚教授声音洪亮,激情澎湃,才思敏捷,一首首经典诗歌信口拈来,如数家珍。时而娓娓慢吟,时而滔滔讲述,展现他极为精深的功底和学识,使在场的听众既深深品味到了诗歌的多样魅力与韵味,也近距离感受到他那种具有诗化品格的大师风范。

田刚教授主讲《“现代性”的尝试和创造》



部分内容
讲座最后,学术主持黄建国做了精彩总结。他说,现代诗歌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那是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年代,那是一个百年之后仍然令人怀念的年代。感谢田教授,用他饱含情感而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声音让我们实现了诗意的穿越,体会到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黄建国老师做精彩总结
百年新诗,百年荣耀。“中国新诗的一百年,是始于‘破坏’而指归于建设的一百年,是看似‘后退’而立志于千年的一百年。”(谢冕语)作为一个诗歌国度,中国新诗的发展无异于是千年诗歌史的一次大变革,开启和促进了中国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历史新篇章。
百年新诗,百年梦想。一部厚重的新诗发展史就是一部杰出诗人的艺术创造史,更是中华民族变革图强、锐意进取,一步步走向光明的革命奋斗史。艾青、郭沫若、闻一多、臧克家……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整个民族的苦难生存现实,倾听民族要求解放的心音,充当时代与民族的代言人,用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支撑起伟大的梦想,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力量,戮力向前!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火热的生活提供给我们丰厚的素材,让我们秉承先辈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为劳动而歌,为榜样而歌,为正义而歌,为梦想而歌,为奋斗而歌,为幸福生活而歌,为繁荣昌盛的祖国击节而歌,去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大美晨光欢迎您!下期“晨光文化讲堂”与您相约,我们不见不散!
责编/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