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概况  公告通知  新闻资讯  媒体速览  政策法规  会员天地  民教人物  校园之窗  理论交流  教育维权 
· 《关于催缴2022年会费的通知》    2022/11/22      · 关于召开会长办公会的通知    2022/04/02      · 关于召开“第十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通知    2018/11/13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 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17/11/09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教育时政>>正文
 
 
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发展
2019-11-08 18:34 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 )
[字号: ]

 

一、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动因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展研究的时间并不长。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高等教育学著作。此后,相继出版了郑启明教授和我主编的《高等教育学》(1985),田建国编著的《高等教育学》(1990)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新论》(1995)等诸多高等教育学专著。

当时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一方面是这些高等教育学著作大多以《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只是从不同角度加入了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另一方面是这些高等教育学著作未能准确找到逻辑起点,形成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系统的概念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实践发展,构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二、如何确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能反映该学科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必须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必须蕴含着整个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的胚芽。首先,通过感性认识高等学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现象,随着认识的深化,会化具体为抽象、复杂为简单。“学习高深专门知识”是高等学校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现象。其次,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要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纵观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学习高深专门知识”贯穿于始终。最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蕴含着高等学校教育一切矛盾的胚芽。“学习高深专门知识”这一逻辑起点蕴含了丰富的矛盾性,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由表入里,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得出了“学习高深专门知识”是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全面揭示了贯穿高等教育活动始终的规律。

三、如何进一步从“学习高深专门知识”的逻辑起点推演出高等教育活动的目的

从既定的逻辑起点出发,引入“专业”这个中介概念后,我们便能得出高等教育的概念,它是指“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在明晰概念后,我们便可以开始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它包含如下两条:一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讨论了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后,还需要研究它的原则体系,增加来自教育实践的具体内容。

当我们对“学习高深专门知识”“专业”“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原则”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逻辑终点应该落在“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实现的途径”上,也就是高等教育活动的目的,即“培养高层次人才”。

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否有规可循?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源于社会活动,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揭示其与社会发展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首先,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政治的发展。其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再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科技的发展。另外,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文化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口的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活动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其产生积极的教育和影响。

五、我国学者对于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在实践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主要在如何划分类别和如何表述内容上。第一种观点把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按照教育内外部关系分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第二种观点按照“规律就是关系”进行划分。第三种观点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作用的形式、范围和层次进行分类。第四种观点按照学科分类的原理进行划分,并逐级细分,从而构造高等教育规律分类学体系。

学者们在对高等教育规律进行研究时,忽略了高等教育的主体性,而只是揭示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关系。我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门的人才,因而它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六、高等教育规律如何从抽象、笼统转为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的高等教育原则体系

高等教育原则对高等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是科学地、具体地指导高等教育活动的指南和行动准则。

第一条是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第二条是适应性原则。从宏观上来说,高等教育要适应、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从微观上来说,高等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第三条是协调性原则。一方面要处理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等;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高校与社会的矛盾、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等。第四条是民主性原则。高等教育是开放、共享的系统,追求科学与民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崇高理想。第五条是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国际性意味着高等学校要培养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国际人才;同时要重视民族性,培养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民族人才。第六条是动态性原则。高等教育改革要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体制改革相适应。同时,要处理好变革与稳定的关系,对高等教育改革要保持严谨的态度。

七、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历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其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建立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高等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想法。据此,将其发展划分为两个重点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4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出版的理论书籍以经验体系为主,也有理论上的阐述。在1984年,高等教育学领域公认最早、影响最大的专著是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书中提到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学科,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可供遵循。我在次年与郑启明共同编写了《高等教育学》一书,在章节和内容的逻辑安排方面加以完善。1990年,田建国教授出版了重要专著《高等教育学》,这本书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为出发点,并以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特点、基本职能和外部规律为基础理论。由此确立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体系。

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现在,这个时期成立了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对高等教育学这一学科的研究逐步走向了体系化和科学化。纵观该阶段的著作,可以发现它们已经尝试摆脱传统经验体系的束缚,开始探索理论体系。

回顾这两个阶段的著作,我们可以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高等教育与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高校各项工作的性质、任务、原则、内容和方法,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推动了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一是在认识上注重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并把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教材体系加以区分;二是注重对方法论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立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八、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体现为八个部分,概括起来,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我认为,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应当科学地阐明高等教育学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不同规律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高等教育理论,它的逻辑起点是“学习高深专门知识”。它的中介概念是专业,在培养人才活动的知识领域中,“高深”和“专门”是最显著的特点。它的中心概念是高等教育,它是一种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专业教育,也是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后继概念则是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要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相适应,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另外,过渡性概念指的是高等教育原则,主要包括了方向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等等。最后,逻辑终点是高等教育目的与途径。

研究生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和创造知识”。中介概念是“研究生专业”,中心概念则是指本科教育后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此外,过渡性概念是研究生教育原则,包括了适应性、超前性、创新性、开放性四条原则。最后,逻辑终点既是其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提供了实践的依据,可以通过完善德育、课程、科研、学位、教育模式等相关制度解决理论与实践矛盾。

再次,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指的是,基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和内在规律,充分调动高等教育系统内外资源,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它有两个主要的发展目标:一是用整体的性质去综合各个体的性质;二是有机地结合个体,以期形成最大的合理,使得系统功能最大化。

对于高等学校科技,它的发展目标和基本规律与高等教育管理大同小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对外科技合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维持教师教育有序发展,必须要重构高等师范教育新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应当在宏观层面上实行中央和地方二级归口管理制度,中央的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性调节,由教育部实施管理,师范司负责具体执行。在微观层面上,要设置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类高校的管理体制,部分师范院校分流为综合性高校,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检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查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专业质量、学生成就等方面,监督和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我认为,今后中国高教评价研究要有机地结合国家评价、社会评价和个人评价,还要统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关系。在发展中,既要重视本国特色,也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理论和经验。同时要依据不同类型和模式的特点,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

比较高等教育是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对比,综合考虑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总结和提炼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完善高等教育的内部机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

九、关于完整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总结

我认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

高等教育存在论主要是关于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和学的活动以及专业的教育。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特点是专业知识的教和学活动。

高等教育本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还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科技活动、文化活动等;最后就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高等教育实践论强调,高等教育原则在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我们先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明确高等教育的目标概念。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并根据目标更准确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我们还需要讨论高等教育计划、组织、途径和方法等概念,并落脚于对高等教育评价的讨论。

十、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

首先,第一个提出了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即“专门高深知识的教与学活动”。

其次,初步构建了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形成了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再次,对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最后,建设了高等教育学精品课程,编纂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丛书”。

 

 

 

上一条: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下一条:《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
关闭窗口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领导介绍 |  版权所有: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斗路18号西安外事学院南区东楼 
E-mail:sxsmbjyxh@126.com  陕ICP备14000585号-1  电话:029-88751228